可降解塑料袋技術替代 2021中國可降解塑料袋生產需求前景發表時間:2018-04-29 13:50作者:苗 可降解塑料一般指降解塑料。降解塑料是指一類其制品的各項性能可滿足使用要求,在保存期內性能不變,而使用后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的塑料。因此,也被稱為可環境降解塑料。 根據中研普華出版的《2021-2026年塑料袋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相關人士透露,發展改革委正在研究制定《“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的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提出,積極穩妥推廣使用替代產品,要科學論證各種替代產品,包括可降解塑料不同技術工藝路線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要加強塑料垃圾的規范回收和再生利用,推動各地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加大塑料垃圾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力度,推動廢塑料分級再生利用。 同日,民航局印發實施《民航行業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計劃(2021-2025年)》指出,自2022年起,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餐具、包裝袋等在年旅客吞吐量200萬(含)人次以上機場和國內客運航班內禁止提供,2023年起實施范圍將進一步擴展至全國機場和國際客運航班。 事實上,在綠色環保的大趨勢下,國家密集出臺相關“限塑”、“降塑”的法規、政策,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快速提升,行業增長空間擴大,相應板塊也就贏得資金的青睞。 從2005年開始,一系列“限塑令”相關的政策、法規頻頻出臺,彰顯政府治理塑料污染的決心。 2017年-2019年:政策逐步細化,針對塑料污染嚴重的快遞、農業地膜等方向指定相關規定,與此同時積極股利各類可降解環保材料的研發與使用。201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中明確鼓勵研發、生產環境中可降解的薄膜覆蓋物和商品包裝物; 2020年起,圍繞禁塑品類擴張、督促地方政策配套跟進,中央相關政策密集出臺。 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明確控制“白色污染”的時間表及限用、禁用范圍。提出研發推廣綠色環保的塑料制品及替代產品,探索培育有利于規范回收和循環利用、減少塑料污染的新業態新模式; 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個省市完成階段性目標。這將加速我國由“限塑”到“禁塑”的轉變進程。 地方政策也隨之加碼升級。目前已有河北、江蘇、貴州、江蘇、廣東、北京、海南等大部分省發改委聯合省級生態環境部印發相關實施意見或方案,明確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日程表和工作目標。在此背景下,可降解塑料板塊持續走高。 我國禁塑限塑的政策加碼下,可降解塑料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國與消費國,據卓創統計數據,國內塑料的表觀消費量在8000萬噸/年附近,塑料制品的表觀消費量在6000萬噸/年附近。其中禁塑令管控最嚴的購物袋、農膜和外賣包裝袋,國內一年消費超過900萬噸,市場空間巨大。 據統計,目前全球可降解塑料產能規模約99.6萬噸/年,其中有48萬噸在中國,產能普遍規模較小且集中度低。目前中國現有及在建產能合計約176.7萬噸,但中國新限塑政策推行釋放的可降解塑料需求將有望達到270萬噸,若需求達到預期,供給端缺口仍在93萬噸以上。 當前可降解塑料成本仍為傳統塑料的數倍,但需求在各國環保政策的帶動下加速釋放,市場供不應求下價格維持傳統塑料兩倍以上。隨著政策措施推行限塑,可降解塑料市場需求釋放有望加速。 欲了解更多塑料袋行業發展分析,可點擊中研普華《2021-2026年塑料袋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咨詢報告》 |